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古董鉴赏 > 行业新闻 >

古董局中局:为了争夺一件国宝,他们斗智斗勇威武不屈

关键词:行业新闻

日期:2023-01-21 11:56作者:admin
我要分享

  温馨提示:本文为付费故事

  为反骗术系列专栏《行骗的历史:古今烧脑江湖骗术揭秘》中的一个故事

  时间:宣统三年,也就是公元 1911 年

  地点:河南的彰德府(今河南安阳)

  一场政治联姻悄然敲定。联姻的双方都家世显赫,新郎一方,是河南望族袁世凯家族的第五个儿子袁克权,新娘一方,则是晚清大臣端方的独生女儿陶雍。

  这场联姻发生在晚清风云突变之际,是端方奉命南下出任铁路大臣、赶赴四川镇压保路运动的途中匆忙定下的,这也给这场表面浩大的联姻,蒙上了一层前途未卜的阴影。

  这阴影在几个月后袁世凯本人看到新娘陪嫁嫁妆礼单的时候,彻底爆发:在新娘家送来的琳琅满目的陪嫁嫁妆中,赫然出现了一座青铜古鼎!在看到那座三足古鼎的瞬间,袁世凯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低声喝令家仆,赶紧把这陪嫁品单独拿出来,原封不动,退回端方家!

  为什么袁世凯会对一个青铜鼎反应这么激烈?这个寻常人求都求不来、有钱都买不到的宝物,为何在他这犯了这么大的忌讳?别着急,答案马上揭晓。

  原来,袁世凯早就知道,端方家里收藏有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大鼎,名曰:毛公鼎。这毛公鼎和另外两座青铜大鼎并称「海内三宝」,是国宝级的青铜礼器!

  自从 1843 年这毛公鼎在陕西现世以来,凡是高调收藏过这鼎的人,结局几乎无一例外,都非常凄凉!袁世凯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很清楚,青铜器自古便是用于明尊卑、别上下的国家礼器,岂是私人可以轻易收藏的?有道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袁世凯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端方家把毛公鼎送给自己,明显是为了转移灾祸!因此,他坚决拒收毛公鼎,并让人把这鼎,原封不动地重新抬回了端方家!

  就在退回宝鼎后不久,南边传来消息:在武昌发生了「暴动」,革命军势力迅速扩散,端方旗下的军队也反了。革命军在 11 月 27 日的清晨,直接把铁路大臣端方从被窝里拖了出来,乱刀砍死!堂堂一品大员,居然被乱刀砍死,死无全尸!

  应该说袁世凯未卜先知,还是应该说他政治嗅觉灵敏呢?话说回来,这毛公鼎,来头到底有多大?居然让枭雄如袁世凯,都自认为无法压制?

  原来,这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由周宣王的叔父毛公铸造的,但毛公鼎的传奇不只在于其年代悠久和质地完好,还在于它内部记载的铭文。

  这鼎虽然只有 50 多厘米高,约 70 斤重,但它内壁铭文却有 32 行,足足 497 个字!是当时,也是迄今为止现世的所有青铜器之最!铭文完整记载了周宣王告诫及赏赐大臣毛公的策名辞。文中说,为了中兴周室,革除积弊,周王策命重臣毛公要忠心佐王辅国,不可横征暴敛,壅塞民意,绝不能重蹈先臣违诺王命,官纪不饬,酗酒无度,而遭丧国之祸的覆辙;毛公感恩周王所委之重任以及所赐之酒食、舆服、奴隶、兵器、玉饰、仪仗等丰厚的赏赐而铸鼎纪事,子子孙孙永宝永享……

  毛公鼎实物照片正是这铭文,决定了毛公鼎的价值连城:这些字对研究西周的文化和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意思的是,晚清时期的青铜器是按年代和质地论价的,但却会按照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加价,一个字可以加到一两黄金。毛公鼎上足有铭文 497 个,算一算,能加多少两黄金?

  价值连城而又身世不凡,毛公鼎在端方和袁世凯的联姻中高调现世后,也注定成为各方争夺的对象:端方死了,大清亡了,毛公鼎随即卷入了一次又一次纷争,古董商、美国人、北洋军阀、日本人和德国人轮番上阵,搅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宝争夺战,而毛公鼎牵连着多诸多人的命运,在历史的洪流中翻涌沉浮。

  在这个过程中,一群仁人义士为了不让国宝流出海外,以身家性命为代价,上演了一场曲折离奇的真假宝鼎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

  时间来到了 1937 年左右,此时距离毛公鼎在袁家订婚礼上现身,已经过去了 20 多年。这一天,在苏皖交界处的一家古董铺里,迈进来一个戴着圆框眼镜、约莫 50 来岁年纪、气质儒雅的男子,这男子,便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曾经担任过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

  叶恭绰祖籍浙江余姚,但却是在广州长大。叶家家学渊源,家底丰厚,叶恭绰早年曾经留学日本,表面上是个交通总长,实际上却是个收藏家,尤其喜爱收藏青铜器和字画,自从毛公鼎现世以来,就一直心心念念要将其收入囊中。

  凭着交通总长的便利,叶恭绰时常流连于各地的古董交易市场。这一次,他是循着线索找到了这古董铺子,并且偶遇到了这毛公鼎。

  原来,自从端方死后,端家彻底没落,孙辈为了生计只得逐渐变卖端方生前留下的古董,毛公鼎也被端方家人抵押在了天津的俄国道胜银行,最终被苏皖一带的这个古董商人买走。

  在叶恭绰走入这家古董铺子之前,已经有一位美国商人出价 5 万美元要买这毛公鼎,但在当时,5 万美元仅仅价值 4 万块银元,古董商人嫌钱少没答应。此时,戴着圆框眼镜的叶恭绰,在仔细观察、阅读了青铜鼎内部的铭文后,已经十分确定,眼前这个,就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毛公鼎!

  叶恭绰不露声色地询问价格,古董铺的主人也是个懂行的,直接开出了天价,叶恭绰点点头,连夜赶回上海筹款,随后,叶恭绰在另外两位朋友的帮助下,顺利买下毛公鼎,并将其运回了上海。

  紧接着,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实际上,日本人在发动战争之前,就已经听闻了「海内三宝」的传说,因着这「问鼎中原」的寓意,日本人一面发动战争,一面发动宪兵队,掘地三尺也要将毛公鼎收入囊中!

  当日本宪兵队根据俄国银行的线索搜寻到收购毛公鼎的苏皖商人家时,叶恭绰恰好提前一步买走了毛公鼎,此时距离日本人到来,只相隔了仅仅 58 天!

  日本人逼迫苏皖商人拿出了叶恭绰留下的名片,所幸当时叶恭绰留下的是假名片,日本人没能追踪到毛公鼎确切的买家,但还是从苏皖商人那里逼问出:毛公鼎被运到了上海!

  于是,日本人的视线,转移到了上海,也正是在这里,发生了惊心动魄的宝鼎争夺战。

  这一年的 11 月,在日军占领上海之后,叶恭绰匆忙将家中所有收藏品藏妥、举家迁移到了香港避难,临行前,叶恭绰将 7 箱最贵重的文物寄存在了上海公共租界的英商美艺公司仓库,其中就包括了价值连城的毛公鼎,并且委托一位死也不愿意离开上海的唐姓小妾代为管照,只可惜,叶恭绰千算万算,没算到人心易变。

  1940 年,也就是在叶恭绰离开上海去香港的第三年,唐姨太开始作妖了。一方面上海在当时成为孤岛物价飞涨,另一方面叶恭绰一去香港就是 3 年丝毫不见回来的意思,独守着叶家家产的唐姨太心思活络了,她开始闹离婚,并且一纸诉状把叶恭绰告上了法庭,要求财产分割!

  举报/反馈